自新冠疫情發(fā)生以來,省市衛(wèi)健部門每天公布的最新疫情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。每天多少人確診,他們去過哪些地方,有多少密切接觸者……
您知道這些調查工作是由誰來做的嗎?其實這些信息就出自于一群特殊的“福爾摩斯”,也被稱為“偵察兵”的流調員們。他們不像醫(yī)護人員那么引人注目,也沒有什么豪言壯語,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存在。但是,他們同樣是這場抗擊疫情戰(zhàn)斗的主角,發(fā)揮了至關重要的“健康守門人”作用——他們就是市流調工作專班隊員們。如果說流調是戰(zhàn)爭中發(fā)現(xiàn)新冠肺炎病毒敵人的關鍵,那么流調隊員就是前沿陣地的“偵察兵”。
流調員的工作是怎樣的?他們是如何“破案”的?4月17日,記者走近這群在戰(zhàn)疫一線默默奉獻的人。
自龍門4月5日陳某珍密接者轉為陽性病例發(fā)生后,我市第一時間抽調200多人的精兵強將,成立疫情流調“尖刀班”。他們在第一線日夜奮戰(zhàn),逆行而上、直面危險、沖鋒陷陣,扛起了疫情流行病學調查、數(shù)據(jù)分析和密切接觸者排查的重任,舍小家護萬家,為守護我們的城市“負重前行”。
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,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市婦聯(lián)主席、流調專班總指揮陳小華多次組織召開會議,要求大家嚴格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和市防指要求,全面激活,人員全部到崗,啟動情報信息一級響應機制,全面開展數(shù)據(jù)排查、流調溯源等工作,全力以赴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(zhàn)。她既是指揮員坐鎮(zhèn)指揮,又是士兵與大家深入前線,常常跟流調人員一起奮戰(zhàn)在抗疫第一線,通宵達旦,日以繼夜,因為說話太多,聲音沙啞了,上火了,還是堅持在流調辦公室,家都顧不上回,孩子經常打電話問:“媽媽什么時候回家???我好想你啦”,她每次都回答:“很快就回家了,聽話好好學習哈”。
市疾控中心主任鄭宏林告訴記者,流調就像是在“排雷”。流調工作是與病毒賽跑,是整個疫情防控工作中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疫情發(fā)生后,每一名確診患者,就有許多相對應的密切接觸者和次密切接觸者,把他們找出來,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隔離、早診治,能夠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。這除了專業(yè)、職業(yè)精神,更需要敬業(yè)精神。他們是切斷傳染源的“特種部隊”,有著“偵察兵”一樣的隊員,用專業(yè)知識追蹤、調查一切與切斷傳染源有關的信息,防止疫情擴散蔓延。
流調專班陳偉,從事疾控工作多年,他帶領戰(zhàn)士們奮斗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,開展流行病學調查。自抗擊疫情的戰(zhàn)斗打響以來,他沒有睡過一個安穩(wěn)覺,沒吃過一頓像樣的飯菜,但是他依舊精神抖擻,以戰(zhàn)時的精神狀態(tài)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,并為各醫(yī)療機構和本單位工作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。
陳東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預防股負責人,4月4日上午,他剛回老家,凳子還沒坐熱,就接到湛江疾控的電話告知有一名山東病例4月1日曾在我市活動過,他馬上請求公安協(xié)助追查病例活動軌跡,驅車趕回崗位,根據(jù)病例的活動軌跡,進行現(xiàn)場流調和收集信息,研判重點場所和涉疫人員,飯都顧不上吃。晚上在已管控的涉疫人員中發(fā)現(xiàn)一名核酸陽性人員,立即升級管控,啟動應急方案,他又是通宵達旦在辦公室工作,一連十幾天,吃住全在辦公室,還在感冒中的他叫同事買點感冒藥,因為持續(xù)的超負荷工作,高血壓發(fā)做,滿臉通紅、頭暈,用冷水洗把臉,稍息一會,繼續(xù)工作。想到的是如何能夠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,保護雷州的平安,盡一個疾控人的職責,體現(xiàn)共產黨員的本色?!?/p>
洪凌,2021年6月做為單位骨干曾派去吳川支援吳川新冠肺炎疫情,這次在本地出現(xiàn)疫情,他更是第一時間沖在前線,到疫情重災區(qū)進行現(xiàn)場流行病學調查,甄別重點場所和涉疫人員,研判密切接觸者、次密切接觸者和重點人群,分別提出管控意見。他感冒未好,還在咳嗽中,聲音嘶啞,一通宵下來,幾乎說不出話來。早上從現(xiàn)場趕回來辦公室抓緊收集信息,寫流調報告,又忙一天不休息,實在太困就趴桌子上打個盹,一連堅持十多天,為的就是盡快能控制疫情,保護雷州人民的平安。
“當初為什么要當流調員呢?”面對記者的提問,市紀委一級科員尹檢略顯疲憊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。“疫情當前,人人有責。我想為雷州抗疫做一點貢獻。他發(fā)揮職業(yè)特長,提供技術支撐,第一時間對病例和核心密接進行行程軌跡比碰,為疫情指揮部科學施策和精準防控提供重要依據(jù),他每天早上6點多鐘就到辦公室工作,中午不休息,一直在電腦旁,工作到晚上12點,有時工作到2點多鐘。他共比對軌跡109人;還對37個身份不明人員進行身份甄別和落地管控。他積極宣傳法律,教育引導不配合流調的對象15人,為疾控部門快速“找人”發(fā)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市公安局治安出入境管理大隊副股長陳宇棟,還有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預防股蔡金坤等同志,雷州籍志愿者鄭小娟,為了家鄉(xiāng)抗疫,她主動申請加入流調專班資料組。他們舍小家顧大家,面對繁瑣的工作、超負荷的工作量,他們沒有一句怨言,堅定地留在“疫”線,投入到高強度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中。這些天,他們和隊員們夜以繼日的工作,為的就是能跑贏病毒,阻止疫情的傳播。然而他們無怨無悔,只因為他們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,只因他們是疾控人。
茫茫人海中,只為找尋你。這就是流調組,他們是切斷傳染源的“特種部隊”,是像“偵察兵”一樣的“戰(zhàn)士”。每一條新發(fā)布的疫情信息都凝聚著他們的智慧和汗水,他們是真正的幕后英雄,他們沒有白天黑夜之分……在抗疫戰(zhàn)爭中,家成了最遙遠的地方,愿深夜的微光照亮他們前行的腳步。
道固遠,篤行可至;事雖巨,堅為必成。在我市各級部門團結奮戰(zhàn)、密切配合下,我市戰(zhàn)疫取得了階段性成果,讓我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。但戰(zhàn)疫還未結束,還需要我們打起精神不放松,眾志成城剿“頑敵”,最終打贏這一場疫情阻擊戰(zhàn),迎來雷州百萬群眾的平安健康!(市融媒中心記者:戴李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