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(nóng)歷雞年正月十六,在雷州市沈塘鎮(zhèn)沈塘圩氣勢非凡的“德仁門”大牌坊村口,鑼鼓喧天,鞭炮陣陣,旌旗獵獵,伴隨著人龍龍珠舞者清脆的哨聲,三條布龍簇?fù)碇蛱寥她埳舷路v,時而在空中飛舞,時而在地面盤旋,活靈活現(xiàn),四條蛟龍共舞。忽然間,四條盤蜒的蛟龍突然解套,分列四條縱隊,隨著人龍龍珠舞者一聲清脆的哨聲,四條蛟龍從大牌坊村口狂奔而入,匯成一幅氣勢恢弘的"四龍入圩共慶元宵圖"。
"人龍舞"俗稱"送龍子"或"扛龍",是當(dāng)?shù)孛耖g極具特色的鬧元宵習(xí)俗。元宵節(jié)期間,當(dāng)?shù)厝艘蕴她埼璧姆绞皆诠矆龊蠎c??駳g。人龍舞形象傳神、動作鮮明、鼓點強勁、節(jié)奏明快,場面氣勢雄渾,催人振奮。跳人龍舞營造出的濃厚賀喜氛圍,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蘊涵著人們祈求多子多福和事業(yè)興旺發(fā)達的良好愿望。
據(jù)史料記載和當(dāng)?shù)乜诒鄠?,沈塘人龍舞約興于明代1523年,距今近500年歷史。緣因雷陽當(dāng)?shù)毓倩录澤剃愂藧饎?chuàng)辦沈塘集圩,疏財濟民、益民、便民之善舉感動了沈塘民眾,民眾即興向陳仕愷公祝福儺舞而形成,傳聞受"人龍"恭賀者必增福蔭,添丁旺財。
如今,,沈塘人龍舞作為寓意喜慶吉祥的一種社會文化,被錄入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》。2009年10月,沈塘人龍舞被列入"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"名錄。
沈塘當(dāng)?shù)厝嗽谠?jié)期間除了跳人龍舞外,還會舞布龍來慶祝。據(jù)人龍舞教練兼龍珠舞者陳勞進介紹,早在上世紀(jì)70年代,舞布龍活動已在沈塘墟流行,布龍的表演方式均是從人龍舞這邊借鑒過來的。當(dāng)時,年輕的陳勞進既是跳人龍舞中的一員,又是最早的一批舞布龍的隊員,可謂是資深的舞龍人。
布龍舞動時,舞龍者動作整齊劃一,堅定自信,迸發(fā)著激情與活力。他們時而快速奔跑,時而敏捷穿梭,每個動作都精準(zhǔn)有力,酣暢淋漓。
最吸引人的是人龍布龍互動共舞,蛟龍漫游、龍頭鉆檔子、頭尾齊鉆、龍擺尾和蛇蛻皮等。十一節(jié)、十三節(jié)的龍,側(cè)重于動作表演:金龍追逐寶珠,飛騰跳躍,升空翔低,再配合龍珠及鼓樂襯托,成為一種集武術(shù)、鼓樂、戲曲與龍藝于一身的藝術(shù)樣式。人龍舞穿街過巷,且舞且納福。沿著街巷兩旁,村民、游客圍著觀看,里三層外三層的,熱鬧非凡。
目前,熱衷人龍舞的陳勞進等人正想方設(shè)法將其發(fā)揚光大,通過創(chuàng)新動作及更原生態(tài)化表演等方面加以改進,使其更具觀賞性,并將沈塘人龍舞申報國家或世界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名錄,走出國門,走向世界的大舞臺。